在线客服系统 破2!多款银行理财产品下调!_抬头网

破2!多款银行理财产品下调!

  来源:金融时报

  近日 ,多家银行或理财子公司发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公告 ,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,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低于2% 。

  受访专家认为,这是降准降息消息释放后 ,银行理财市场迎来的又一轮新的调整浪潮 。

  从理财规模来看,相比去年底,近30万亿元存续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在一季度缩减了0.81万亿元。

  面对持续下调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和存款利率 ,投资者该如何应对?如何调总结 财 、储蓄理念?多家机构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

  5月12日,兴银理财发布了四款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公告。

  例如,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净值型理财产品B款业绩比较基准调整的公告显示 ,原业绩比较标准(年化2.10%—4.05%)现调整为年化1.50%—2.50% 。变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生效日为5月14日。

  再如,兴银理财稳添利日盈增利1号日开固收类理财产品(稳添利日盈增利1号A)的业绩比较基准从年化2.05%—2.75%调整为年化2.00%—2.70%。

  此外,招银理财 、广银理财、杭银理财、平安理财 、东莞农商行、唐山银行等机构的近30只产品在近日调总结 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。

破2!多款银行理财产品下调!

  “银行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,其实是快速响应市场利率的变化。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面对市场利率下调,银行理财产品及时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,既是为了更好顺应外部环境变化 ,更真实地反映理财业绩,也是更好地引导投资者理性开展投资。低波理财能否成为存款替代品

  实际上,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并非新鲜事物 。2025年开年以来 ,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下调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。据记者粗略统计,仅从5月7日至今,就有约150只银行理财产品调整了业绩比较基准。

  需要强调的是 ,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根据产品往期业绩表现,或同类型产品历史业绩,而计算出来的投资者可能获得的预估收益 。它并不代表产品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 ,也不构成产品收益的承诺。

  而理财市场承压也受到市场普遍关注。

  近日,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(2025年一季度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,行业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.14万亿元,较2024年末下降0.81万亿元 。

  有业内专家坦言,眼下 ,银行理财机构存在着规模扩大而收入收缩的盈利模式困局 。由于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 ,不少低波理财产品定位于存款替代品,虽然满足了客户需要,稳住了市场规模 ,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产品低风险属性,导致产品短期化明显,采取“类摊余成本法估值 ”才能实现净值平稳。

  不少理财机构打出降费“诚意牌 ”

  那么 ,投资者该如何应对?

  “对投资者来说,在利率下降的环境下,需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投资收益预期。同时 ,也要充分考虑自身投资能力、投资经验 、收益预期等,合理开展多元化投资,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综合平衡 。”娄飞鹏建议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 ,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之后,不少银行理财机构掀起一轮“降费潮”。

  近日,交银理财、招银理财、民生理财 、光大理财、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相继发布费率优惠公告 ,对旗下多款产品进行阶段性降费 。例如 ,5月12日,交银理财宣布旗下交银理财稳享智选日开14号(90天持有期)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率自本月20日从0.20%/年调整为0.10%/年,为期3个月。

破2!多款银行理财产品下调!

 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表示 ,银行理财调降费用,一方面可增加产品吸引力,另一方面 ,在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时,能够传达与客户共进退的信号。娄飞鹏认为,尽管降低费率是增加理财产品对投资者吸引力的一个方式 ,但盲目降低费率并不可行 。银行理财公司应强化投研能力、做好资产配置来提高收益。

文章推荐